隨著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的熱銷,“芯片自主”話題持續刷屏。其實,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說,需要“自主”的豈止一個芯片?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競爭格局下,新能源汽車作為中國經濟新支柱,同樣需要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發,構建自主可控的技術,避免在關鍵領域被卡脖子。
也許正是察覺到國際局勢的詭譎多變,在新能源汽車崛起之初,自主品牌打造了一個又一個自主技術成長的里程碑。以近期車圈熱議的慕尼黑車展為例,作為中國汽車的代表,東風風行攜旗下全新混動旗艦MPV、雷霆、游艇、T5共4款新能源產品隆重登場,從廣西柳州行至世界舞臺中心。
以技術之名:沒點硬氣活,怎敢出征國際車展
敢直接扎進德國奔馳的老家,東風風行的“金剛鉆“,就在于其轉型新能源后異軍突起的自主研發技術。
隨著新能源時代的到來,東風風行毅然決定向著新能源車企轉型升級,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人才儲備。如今,東風風行已具備頂尖的新能源研發實力,從在慕尼黑車展的表現來看,無論純電領域還是混動領域,產品實力和技術實力都是優等生水平。
其中,在純電技術領域,東風風行已擁有口碑頗佳的鎧甲電池。這是東風風行新能源核心技術之一。鎧甲電池擁有四維超高防護盾技術,有效防止電池被磕碰、刺穿、起火等事故發生。在近期風行雷霆TOP Grade鎧甲電池“馭電闖火路”極限測試挑戰中,搭載鎧甲電池的風行雷霆成功通過了低溫試驗、高壓沖水試驗以及整車千度烈火穿行等煉獄級極限測試,獲得“極限電安全之星”榮譽認證。此外,該電池技術還在原因基礎上進行升級迭代,打造出鎧甲電池2.0,將應用于旗下純電轎車等多款新產品上。
同時,在混動技術方面,東風風行擁有東風集團自主掌握核心技術的馬赫雙擎MHD混動系統,憑借14項世界領先的創新專利技術,1.5T發動機熱效率突破45%,達到行業一流水平。
在燃油車時代,東風風行是少有的商乘“兩條腿”走路較為成功的品牌,如今,東風風行將這一優勢延續到新能源時代。無論是東風風行龐大而先進的新能源“武器庫”,還是其“兩條腿”優勢,都足以看出,其作為自主品牌轉型的代表,改變迅猛而高效,逐漸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以技術立身:始終用高質量產品發聲
毫無疑問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已邁入規模化、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俗話說“樹大招風“,在3C領域,華為在遭到制裁之前,同樣在高端手機市場不斷攻城略地。那么,中國新能源汽車會不會像芯片一樣,遭到卡脖子危機?
從形勢來看,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新能源是全新賽道,國外品牌未能形成技術壁壘。另一方面,東風風行等一眾自主品牌篳路藍縷,已掌握領先、自主、可控的新能源全產業鏈核心技術,打造“平臺 產品“立體鏈路技術主動權。
慕尼黑車展上,東風風行最新混動旗艦MPV首次亮相歐洲,搭載行業領先的馬赫超混技術,頂配智能豪華座艙,為用戶開啟新能源智慧豪華生活。同時,品牌也帶來了首款純電家轎的“劇透“,新車堪稱”中國最美純電轎車“,將首次應用全新純電設計語言,打造顏值美學巔峰。
一款旗艦豪華MPV向上發起高端市場進攻,一款極具個性的純電轎車在A級家轎攻城略地。這些具有爆款氣質的新能源產品都依托于風行的新能源平臺的整合性系統實力。據悉,風行正在加緊研發全新平臺架構:在乘用車方面,全新純電架構平臺將孕育純電轎車等新產品,打造不同于風行以往車型的新基因;在商用車方面,百萬銷量車型菱智家族將在全新商用車平臺迎來換代,延續“創富神車“在新能源時代的火爆戰績。
由此可見,以東風風行為代表,經過多年技術攻堅和產業的研發升級,自主品牌正快速而有序地推進新能源轉型升級進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激發出強大的活力和信心。
技術能否自主可控,已經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能否全面崛起、走向世界的關鍵。對于東風風行來說,如今的轉型成績只是一個起點,面對競爭激烈的新能源賽道,需要堅定初心,繼續推進全技術體系的自主可控。到那時,風行將不必擔心被外資合資“卡脖子”,也不懼被中國品牌“搶蛋糕“。其技術轉型之路的走向,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