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豪華車市場正上演著殘酷的冰火兩重天。一面是保時捷、寶馬等在華銷量同比暴跌,經銷商庫存積壓,不得不以“骨折價”換取銷量;另一面卻是雷克薩斯以8.5萬輛的半年銷量,成為唯一正增長的進口豪華品牌。
當BBA(奔馳、寶馬、奧迪)等傳統豪華品牌紛紛陷入負增長泥潭,雷克薩斯卻憑借60.51%的三年保值率、J.D.Power新車質量榜首的可靠性和上海超級工廠的本土化戰略,在行業寒冬中開辟出一條獨特的增長路徑。
寒冬之上,定力之下
如今的豪華車市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價值重構。2025年上半年,以BBA為代表的一線豪華品牌銷量集體負增長,保時捷更是以28%的同比暴跌成為全球主要市場中下滑幅度最大的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豪華品牌不得不采取激進的降價策略,導致整個市場的價格體系崩塌。
而價格崩塌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經銷商的生存危機。今年上半年,有關豪華車品牌經銷商跑路、關店的事件時有發生,由此產生的消費糾紛投訴不斷,曾經風光無限的豪華車走下了神壇。
市場專家指出,中國消費者在購買豪車時更加注重駕駛體驗和智能化配置,而不僅僅是品牌效應。這種消費觀念的轉變,使得一些傳統豪華品牌的競爭力有所下降。
但是,作為今年上半年市場的“異類”,雷克薩斯卻用自己的“定力”交出了一份不同的成績單。2025年上半年,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銷量超過8.5萬輛,同比增長顯著,成為唯一實現正增長的進口豪華品牌。這一成績的背后,是雷克薩斯對產品價值、品質可靠性和用戶體驗的長期堅守。
當終端市場價格戰正酣,雷克薩斯卻選擇價值高地。這種價值堅守不是保守主義,而是對汽車消費本質的深刻洞察。在雷克薩斯看來,當激情褪去,當智能汽車用冷冰冰的科技讓出行更便捷,唯有直抵人心的溫暖才能歷久彌新,成為永恒。
一直以來,“有溫度的豪華”是雷克薩斯區別于其他豪華品牌的核心哲學。在全新一代ES上,雷克薩斯將一貫引以為傲的靜謐性與舒適性再次升華,從中國用戶的審美、需求、駕乘體驗出發打造產品。這種用戶價值導向還延伸至服務領域——雷克薩斯近期推出了官方易手車直營業務,聯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建立“雙認證”標準,打造高品質、可信賴的二手車交易體系。
從“適應中國”到“中國定義”
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不僅源于產品品質,更在于其深度本土化戰略,從“日本原生,定義全球”到“中國需求,定義產品”的轉變,標志著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的戰略進入全新階段。
一方面,決策權實現了本土化突破。2025年初,豐田中國進行了重要管理層調整——董長征擔任副董事長,李暉出任總經理。這也是豐田入華以來,首次由中國人擔任高層管理職位。這一變革打破了傳統跨國車企的管理模式,使中國團隊在產品定義、市場策略和用戶運營方面擁有更大決策權。高層本土化讓雷克薩斯能夠更敏銳地捕捉中國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并以更快速度響應市場動態。
第二,喊了多年的國產化終于落地。2025年2月,豐田宣布與上海市政府達成合作意向,計劃在金山區獨資設立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和生產公司。6月投資總額達142.4億元的雷克薩斯上海超級工廠正式破土動工,預計2027年投產,初期年產能10萬輛。該工廠不僅是雷克薩斯迄今在華最大單筆投資,也是繼特斯拉之后上海第二家外資獨資新能源汽車工廠。
第三,產品定義中國化。今年上海車展上,全新一代ES全球首發。與以往“日本原生,定義全球”的路子不同,這是雷克薩斯從中國用戶的審美、需求、駕乘體驗去打造的。而對著新工廠的建立,雷克薩斯還計劃在上海工廠研發并制造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純電動車型,實現“將中國客戶的期待以中國速度反映到產品中”的目標。這種產品定義權的轉移,標志著雷克薩斯本土化戰略進入了最核心的階段。
結語:雷克薩斯的成功印證了一個核心趨勢:當技術普惠讓性能參數日益趨同,可靠性、保值率與用戶體驗將成為豪華的新定義。在豐田“立全球 更中國”戰略下,雷克薩斯上海超級工廠的142億投資不僅是產能布局,更是價值投資——它將檢驗“中國定義”的豪華能否在電動化時代延續進口時代的品質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