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汽大通曾經是個商用車性質明顯的品牌,但是自大通D90后,可以看到它在努力扭轉自己的品牌形象,開始向乘用車市場發起沖擊。而大通向乘用車進軍的重要賣點就是“CB2模式”,這個詞語看似很籠統模糊,但放到車上簡單來說就是大通旗下的車型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進行千變萬化的訂單化選裝生產(例如座椅布局,消費者就可選擇2+3+2、2+2+3、2+2+2、2+3+3的6座、7座、8座布局或者傳統5座)。也就是說一千個人可以配出一千輛不同的大通G50.......

大通G50瞄準的是時下最火熱的家用MPV市場,家用MPV的要義是要精致,不能太商務。像大通G50上被官方稱為“智聚八方”的八邊形前格柵與大燈連為一體,甚至連中網還用上相對優雅的字母來代替車標圖案,看起來跟商用車八輩子打不著關系。

而且車頭采用了設計感不錯的LED矩陣大燈,所以這個中網顯得精致之余還有點科技感。

尾部方面跟車頭一樣,同樣是采取了尾燈與貫穿式鍍鉻條融為一體的設計,觀感不錯。

車頂擁有銀色行李架,為后期拓展儲物空間立下了基礎。

兩條行李架中間就是全景天窗,可以開啟一半,從而提高車廂內的開揚度。

實拍車型搭載的是規格為215/55 R17的佳通 Comfort系列輪胎。多幅造型的輪圈觀感不錯,如果你不喜歡,別忘了這個車的多樣化選裝,官網上目前提供的輪胎選裝方面就已經有5種,總有一個適合你吧?這樣設計下的大通G50,相信無論是誰看到的第一眼都想不到這居然是一個商用車品牌做出來的車。我認為起碼在精致這一點,大通G50對于自家旗下的車型來說,絕對進步大。


目前大通G50提供1.3T+6MT及1.5T+7DCT的兩種動力總成,不過根據我們對這個級別的車型測試來看,1.5的排量也僅僅是夠用而已,所以還是覺得1.5T會更為穩妥一些。當然實際的動力體驗還待后續試駕才能下定論。


而車身尺寸方面,大通G50相較于同級的對手車型,車身長度及車身高度占據一定的優勢。

當然,數據占優并不代表最終的成績,長×寬×高只是立體體積,相反乘客在車廂內真實體驗到的空間表現,才是最實際的。

大通G50可以選裝第二排獨立座椅了,填充物柔軟,真皮也細膩,加上寬敞的橫向空間,舒適度還是有保證。

我們實拍的車型采用2+2+2座椅布局,所以后排的實用性還是不錯的,只不過這么長的車身,第三排的腿部空間跟GL6一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而結合到我們的實際測量結果來看,這可能是我們目前測試過二排乘坐體驗最好的MPV(跟尺寸對比表里面的車型相比,嘉際待測)。

內飾風格方面,其實這臺車的設計簡約程度尚可,但是在小細節方面的確有所欠缺,還沒完全達到GM6那種精致的水準。而且整套內飾的設計感,有點別克的味道。

車廂內其他地方都比較常規,相比之下12.3英寸的中控大屏就特別吸人眼睛。沒錯,這臺車也采用了上汽跟阿里合作的斑馬智行系統,作為國內最先大規模布局的智能車機中控系統,實用程度就不用我多說了,像語音控制、地圖導航、流量上網等功能都比較齊全。如果對該系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觀看一下我們以往的文章(斑馬系統1.0體驗:代替手機的車機系統是否存在?)

我們實拍的車型還擁有360度全景影像,對于一臺車身尺寸巨大的家用MPV來說,這個功能其實還挺有必要的。

屏幕下方就是常規的空調按鈕區,下方還擁有點煙器及5V電源、USB接口等。因為很多功能都集成到了中控大屏上,所以會顯得比較簡潔。


大通G50采用的是傳統式機械檔把,檔把后方還有無線充電裝置,放置手機非常合適且方便。


儲物空間中規中矩,用起來還算順手,第三排扶手位置還做了鏤空杯架,放置手臂的同時還可以放置一些小物件。


第三排座椅支持四六分隔,在未放倒的情況下,儲物空間表現尚可接受,但不如師從日系的傳祺GM6。

而放倒第三排座椅之后,可以獲得相對可觀的尾廂容積,不過由于第二排獨立座椅無法完全平放,搬運一些極長的物品時候有些不便。這個問題通過選裝2+3+X的座椅布局應該可以解決。

大通G50后懸跟大部分傳統MPV一樣采用后扭力梁懸掛,實際體驗還待試駕后才能給出定論。
總結:

家用MPV是二胎時代后的新興市場,傳統七座SUV火熱程度下降,MPV順應上位。像大通G50這個價位內的MPV,其實綜合性價比高的備選不多,跟其他對手不同,大通G50是靠多樣化個性化選裝來作為產品賣點,目前國內還沒有對手能做到這個地步(保時捷不在考慮范圍)。而既然大通開了這個先例,如果市場反響好的情況下,其他車企也可能會跟上,這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都是有利無弊的事情。